• 報名咨詢:19929703755

首頁 > 圣地風情 > 培訓心得

抗日紅軍大學 山洞里走出的“將軍班”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12月,全國的政治形勢由國內革命向抗日民族革命轉變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及時指出:“這種轉變是不容易的,需要重新學習,重新培養干部成為重要的一環?!?936年6月1日,黨中央決定在瓦窯堡創辦抗日紅軍大學,林彪任校長,毛澤東兼任紅軍大學政治委員,全校學員編為三科。1936年7月,“紅大”隨同黨中央遷到保安(今志丹縣)。

  這個建在山洞中、被美國記者斯諾稱為“世界上唯一的一所不怕飛機轟炸的高等學府”——在一期一科40名學員中培養出2名元帥、2名大將以及18名中將和少將,被譽為“將軍班(科)”,而其“團結、緊張、活潑、嚴肅”的校訓至今仍被大中小學廣泛引用??谷占t軍大學辦學9年間,為我黨培養了10余萬名軍政干部,他們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長為棟梁之才。

“紅大”校園山洞上的值勤司號兵

  簡陋的校舍 將軍的搖籃

  教室是石崖上開出來的山洞,上課沒有課桌,學員坐的是簡易的小石墩,筆記本是用敵人的傳單裝訂的,黑板是用石灰泥土糊的,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小米稀飯——近日,本報重走長征路報道組一行來到位于志丹縣城東南前橋半山腰,占地2108平方米的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參觀了紅大校部及一科教室、學校食堂、學員宿舍和圖書室,看到校領導和學員住的都是土房土墻土炕,教室陰暗潮濕,沒有窗戶;圖書館柜子擺放的是馬列著作,廚房是粗瓷碗、土灶臺,但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學員們保持樂觀的革命激情,上課認真聽講,課余時間打網球、拉手風琴、唱革命歌曲,呈現出一片蓬勃興旺的景象,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創辦軍事院校的紅色傳奇。

  據“紅大”紀念館講解員介紹,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的前身為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創辦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32年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后來隨紅軍長征到瓦窯堡后改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

  1936年6月1日,抗日紅軍大學創建,林彪任校長,毛澤東兼任紅軍大學政治委員,羅瑞卿任教育長,莫文驊任黨總書記。學制,一般為六到八個月。第一批學員共1063人,編為三科。其中一科設在城南前橋半山腰,現有瓦房3間,紅磚石窯5孔;二科設在城南柳樹坪,現有窯洞1孔,寬7米,進深11米。當時有學員225人,主要是營連級干部,以學習政治、軍事、文化為主??崎L是周士第(前任)、周建屏(后任)。三科在順寧鎮宋莊村腦畔寨子山上的破廟七八間房子辦學。周昆任科長,主要訓練班、排干部和部分老戰士,共有學員800人。

  紅軍大學開課的當天,毛澤東、張聞天、秦邦憲等中央領導同志和徐特立前往一科視察,參觀了教室和宿舍,勉勵大家安心學習,以便迎接和促進抗日革命的高潮。毛澤東還風趣地說:“你們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卻學著當代最先進的科學——馬克思列寧主義。你們好像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煉,什么時候下山呢?天下大亂你們就下山?!?/p>

  “紅大”一科被稱為“將軍班”或“將軍科”,主要訓練師、團以上干部,科長陳光、政委羅榮桓,學員共40名,包括兩名外國學員(朝鮮人武亭,越南人洪水),平均年齡27歲,有8年以上的作戰經驗,平均每人身上有三處傷疤。在紅大一期一科學員中,戰爭年代中有8人英勇犧牲,有22人在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以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林彪、羅榮桓。大將:羅瑞卿、譚政。上將:劉亞樓、張愛萍、陳士榘、楊成武、蘇振華、王平、趙爾陸、黃永勝。中將:莫文驊、譚冠三、張經武、張達志、吳富善。少將:賀晉年、劉鵬、蕭文玖、張樹才(1961年晉升為少將)、洪水。另外,朝鮮籍學員武亭,獲得朝鮮中將軍銜。學員耿彪,曾擔任國防部長。其余學員在中央或地方擔任領導職務,他們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學員自己動手鑿山建房砍柴取暖

  初到保安(志丹縣)時,“紅大”的校舍除了荒草、酸棗樹、石洞外,什么也沒有,為了保證教學,一科黨支部召集會議,動員大家積極行動起來,不論職位高低,大家自己動手,建設新的校舍,選擇大的校舍作為教室,最大的石洞原是一個羊圈,學員先把羊糞清除走,在石壁上鑿出了一塊大黑板,用石頭砌成一個挺像樣的講臺。小的石洞作為宿舍,清除了雜草、糞便,在洞里壘石炕、砌土炕,然后在上面鋪些雜草或木板就是床鋪。有的住兩三人,有的住四五人。在石壁上鑿出一塊大石板,桌椅講臺均用石頭制作,紅軍大學的辦學條件極為艱苦,大多窯洞都沒有門,就用石頭在洞口壘城墻和門,找些破木做成門框,用茅草織成門簾,以擋風御寒,在洞口與洞口之間修成平道。由于當時的窯洞都沒有門,有幾次,狼竟然跑進了窯洞。為此,學員們在睡覺之前,就將臉盆和桌子堵在門口,甚至有的學員還在床頭放了打狼棍。到了冬天,學員們在石窯洞里盤了土炕,或者在煙道處壘起敞口土爐子。每個周日,他們就會帶上繩子、斧頭,去附近的山溝里打柴,背回來燒火取暖。紅大學員自己動手將破廟爛石改造成干凈整潔的校舍的行動,極大的鼓舞了保安人民。當地群眾特地送給紅大一面紅旗,上面寫著“勞動者可以創造世界”。

  晴天時,學員在草灘上的兩棵大樹底下,坐成一圈聽課,石頭是凳子,膝蓋是桌子;下雨下雪天,就在窯洞的教師里學習。學員每天聽兩三個小時課外,都是自己學習、討論、研究。講義用的紙是用敵人飛機撒下的傳單翻過來刻印的,紙張非常粗糙,顏色不一,又印的不太清楚,看起來很費勁,也有些是粗麻紙。除了講義,黨中央機關有個小圖書館,學員每人每次只準借一本。學員們知道毛主席有一本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就借來刻印,每組發一本供大家閱讀。中央領導了解到學員學習上很吃苦,多次要求學員注意勞逸結合,不能把身體累垮。規定星期天一定要休息,而且不準留在窯洞里。

  美國記者斯諾在志丹采訪時,紅大的辦學條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教員談話,了解了招生情況和學員的課程、食宿情況感慨萬千,在《西行漫記》中寫到: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種“高等學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這么一家。

“紅大”學員打網球留念

  毛澤東親自給“紅大”學員講課

  毛澤東對紅大的教學工作非常重視,他不但親自代課,還為紅大制定了“團結、緊張、活潑、嚴肅”的校訓。當時紅軍大學一科所學的主要科目包括:毛澤東講授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張聞天講授的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和辯證唯物主義;凱豐和吳亮平講授的政治經濟學;秦邦憲講授的哲學;楊尚昆講授的各國論(主要是英、美、法、德、日、意);李維漢講授的黨的建設;李德(蘇聯顧問)講授的兵團戰術;校長林彪主要講授戰役學。時事和黨的政策,臨時由毛澤東或周恩來作報告。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后,當時紅大的一些學員和教職人員對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很不理解,認為這是“放虎歸山”。為了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上來,當年12月28日,毛澤東在紅大的操場上給紅大的學員和干部職工作了一場報告。在報告中他作了很生動的比喻,他說:“我在陜北保安,看到這里的毛驢很多,要是毛驢上山有三種辦法,一推,二拉,三打。蔣介石是不愿抗日的,我們就推他,拉他,再不干就打他,這就是我們黨的逼蔣抗日的方針。紅大學員們聽了毛主席的報告后,豁然開朗,統一了思想認識,一致擁護中共中央關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抗大”為我黨培養了10萬多優秀干部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為了適應抗戰形勢的需要,紅大一科學員走出窯洞,投入抗戰。1937年1月,抗日紅軍大學也隨中共中央一起進駐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毛澤東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經常抽時間給抗大學員講課、作報告,還為抗大制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延安成為進步青年向往的革命熔爐,一批又一批的革命青年沖破日寇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層層封鎖,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尋求抗日救國的真理,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從1936年至1945年,在這9年時間內,抗大共培養了10多萬名優秀軍政干部,他們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長為棟梁之才。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抗大也完成了偉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抗日紅軍大學是我國多所軍事院校的前身,是研究中國共產黨軍政大學歷史和我國軍事歷史的重要遺存??谷占t軍大學舊址是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安革命舊址中的一部分。該舊址以其豐富的史實資料和完整的文物遺存為全民族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成為陜西省及全國公民素質文化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文/圖 三秦都市報記者 楊立)

? 十分钟免费观看高清在线www|2021AV天堂网手机版在线播放|Chinese高清videos|激情综合五月激情综合五月天65